2021-09-26 15:55:42首页
什么人能称为“称职”的军人?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军人的天职就是执行命令。”不过,真的如此吗?
今天,咱就来看看被称为“最残酷的德军元帅”恩斯特·布施,用他极具悲情色彩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军人,并不只是“执行命令”。
这个元帅的名字很有意思,叫Busch,跟美国总统布什(Bush)很像,甚至有的媒体直接翻译成了“布什”。
布施1885年出生于德国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孤儿院院长,小小年纪的布施就被送入军官学校学习,并以连长的身份参与了一战。
战场上,布施作战勇猛的作风展露无遗,他的顽强,甚至可以说是残酷,让他在一堆年轻军官中迅速崛起,并荣获普鲁士高级勋章。
正是看中了他这种拼命三郎的胆识,李斯特上将把他招致麾下,担任第八军军长,并在波兰战场上进行了异常完美的首秀。
紧接着,布施被提拔为第十六军团司令,并在法国战役中担任佯攻马奇诺防线的任务。只不过,后来人只看到了龙德施泰德和曼施坦因指挥部队绕道而行,最终一举拿下法国的功劳,却忽视了在正面吸引对手注意力的布施。
等苏德战争爆发后,布施于1941年被调往苏联战场,参与到列宁格勒战役中。此战虽然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布施的表现依然很亮眼。他率部在衣耳门湖畔阻击苏军,成功地遏制住了苏联人的攻势,并且在德军防线彻底崩溃之际,成功组织了德军“有准备的撤退”,几乎在不损一人一骑的情况下实现了转移,只留给苏军两门法制榴弹炮当战利品。
1943年,深得希特勒赏识的布施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同年10月又担任了中央集团军司令。
然而,布施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也开始逐渐暴露,那就是他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而缺乏政治的敏锐和对于爱国真正的理解。布施单纯地认为,服从元首的命令就是对这个国家最好的回报,对于希特勒疯狂的指挥,他不但不去反对,反而固执地执行。
正是他的这份愚忠,将中央集团军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944年白俄罗斯战役中,由于布施坚持希特勒“决不允许后退”的命令,他麾下的阵地被苏联红军迅速攻破,仅仅在两天内就有五个师被消灭。为了收复阵地,布施不惜与苏军陷入拉锯战,缺乏弹药且兵力不足的德军,一时间如同陷入了绞肉机,伤亡惨重。
而明斯克地区的十万中央集团军,同样陷入了苏军的包围圈,在两周的时间内,残余的德军溃退了280公里,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重新回到苏军之手。
德军此时的势力虽然有所下滑,但是还不至于沦落到这般不堪一击。究其原因,布施作为中央集团军司令盲目地执行希特勒的指令,而未能随机应变保留实力,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战后,自认为对元首忠心耿耿的布施,还是难逃被免职的处分。这个“政治上的瞎子”,很自然地成了希特勒的替罪羔羊。
有意思的是,到1945年德军陷入不可扭转的败局之际,希特勒又想起了这位作战勇猛的元帅,并重新启用他为西线德军集群司令,负责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
不过,此时败局已定的德国任谁也无法挽救了,在布施重新披挂上阵14天后,就率部投降了,被押解到英军战俘营。
l945年7月17日,因心脏病复发,一代猛将布施死于监狱中。
公正地说,布施是一个合格的战士,然而他缺乏真正的军人应有的责任心和勇气,没有真正尽到一个军人对祖国的责任。
正如贝克上将所说的:“一个身居高位的军人,如果在这种时候只知道在他军事任务的有限范围内去尽他的职责,而忽略了对于全民族所负的最高责任,那么他对于他的职责的认识就不够圆满与远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