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5:57:41首页
在清兵攻入北京,顺治军临天下之后,在南方曾相继出现几个残明政权,历史上统称为"南明".明朝在崇祯自缢后尚且有很强的实力,可为什么连偏安的局面都没能维持呢?
一,福王朱由崧,神宗孙,南明弘光帝,谥号孝简皇帝,庙号明安宗(公元1644年6月至公元1645年6月)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攻破洛阳,福恭王朱常洵被杀。北京沦陷后,朱由崧逃往南京,被凤阳总督马士英会同江北四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用尽各种手段,不顾多数大臣的强烈反对,强行拥立了昏庸无能的福王,号监国,后称帝,年号弘光。福王本是一个只知享乐的典型的公子哥,曾自撰槛联"万事无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他即位伊始就大肆选美,而朝政又为热衷全力的马士英,阮大铖所把持,将主战的正直大臣,如史可法排挤出朝廷.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个江南小朝廷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可能担当起中兴的重任。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在多铎统帅下攻破扬州,史可法,黄得功捐躯,很快兵临南京,之后多铎和平接受南京,勋贵保国公朱国弼、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允爵、焦梦熊等,文臣王铎、蔡奕琛、李沾、钱谦益等30余人,出迎于郊,高举舆图册籍,冒雨跪在泥泞的道路两边。这些从前满口终义的可耻之臣终于都做了亡国奴.冯梦龙因此在《中兴实录》中发出了这样的追问:“举天下科甲,千百之众,而殉难才二十人,其可怪也。” 那个朱由崧逃到安徽芜湖被俘,被清军押赴北京处死。
就这样第一个,也是最有可能(拥有淮河下游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掌握着五十万大军)中兴大明的政权在一帮宵小的内讧和主降的破坏下消散了.
二,潞王朱常淓数日监国( 公元1645年6月)
潞王几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他比较贤明,当初史可法等人曾想拥立他,但被马士英抢先一步.南京被攻破后,在杭州监国,这只是在<明史.张国维传>提过一笔"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他出降的唯一条件是----勿伤黎民.
三,鲁王朱以海太祖十世孙,监国(公元1645年8月至公元1655年)
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可是由于该政权同与它同时存在的隆武政权互相攻伐,不能一致抗清,而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其内斗的结果就是---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等降清。鲁王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在国家倾覆之时尚且不能团结一致,灭亡岂不必然?
四,唐王朱聿键,太祖九世孙,南明隆武帝,谥号襄帝(公元1645年8月至公元1646年10月)
崇祯九年,朱聿键率军倡义勤王,却被勒令回国,废为庶人,幽之凤阳,改封其弟朱聿镆为唐王。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南阳,朱聿镆遇害。崇祯十七年,北京沦陷,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释放了朱聿键。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京被清军攻破,朱聿键行至杭州,南安伯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等人拥立他为监国,立政权于福州,年号隆武。这个政权也是有一定实力的,可是掌握大权的郑芝龙却因为有大片土地而不愿打仗,一味推延.顺治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向清军请降,撤兵到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和曾皇后被清兵所俘并遇害处是在福建长汀,当时准备前往江西赣州支援杨廷麟,万元吉的赣南抗清斗争,隆武政权灭亡。
唐王算是一位较为清明的藩王,刚即位就下诏亲征,可是为郑芝龙所挟制,终于难有作为, 这个政权也是因为内部的不统一,大臣的无民族气节而失败的.
五,唐王朱聿粤,朱聿键之弟,南明绍武帝(公元1647年2月)
唐王政权覆灭后,其弟朱聿粤被拥立于广州,这个仅存在了四十一天的短命政权却一直和同在广东的桂王政权相互火并,结果被清军轻易击破.这又是一个因内讧而导致的悲剧
六,韩王朱本铉,南明定武帝( 公元1646年8月至公元1664年)
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推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韩王政权依因为农民军的支持,先后活动于两湖、广西、四川一带,与清兵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第二年,朱本铉死。(其人到底存不存在,仍有争议。顾诚《南明史》倾向为以讹传讹之虚构人物,以 查继佐之《罪惟录 》启其开端)
这个政权坚持战斗达十八年之久,还是因为----屏弃前嫌,走向联合.
七,桂王朱由榔,南明永历帝,谥号匡帝或出帝,庙号昭宗(公元1646年12月至公元1662年1月)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衡州,桂端王朱常瀛逃往广西,顺治二年,薨于苍梧。其子永明郡王朱由榔继位,顺治三年(1646),于肇庆号监国,年号永历。在南明诸多政权中这个政权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大顺,大西的农民军残部的加入.尤其是在顺治九年,曾经屡败清军,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抗清大业出现大好局面,可是随着孙可望挑起内战,攻击李定国,在他被李定国击败后投降清军,清军趁虚而入,永历政权被迫流亡.顺治十六年朱由榔被缅甸人俘虏,顺治十七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抵达中缅边境,缅人交出朱由榔,第二年(1661年)朱由榔死于云南昆明,子嗣皆降。
永历政权兴于团结,而败于不团结,这个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八,靖江王 朱亨歅,监国
朱亨歅为人仁厚,力主抗清,得到瞿式耜的拥戴监国,顺治七年(1650)孔有德再次率清军攻破桂林门户严关,桂林守军闻风而逃。朱亨歅与瞿式耜、张同敞都不愿出逃,遂被清军俘虏。不久,瞿式耜、张同敞被孔有德杀害于叠彩山风洞前,朱亨歅则被缢死于西门外民房中.
九,淮王朱常清,南明东武帝(公元1648)
唐王死后,在1848年春由郑成功在南澳拥立其为监国。同年桂王政权成立,使节至,郑成功奉为正朔,淮王取消监国及年号。
十,明威宗太子(王之明),在安宗出降后也确实监过国(他发过一个文告,当然我对他的实际身份十分怀疑),
十一,宁靖王朱术桂,太祖九世孙辽王的后裔
1645年,福王政权封宁靖王,曾在郑成功、郑鸿逵军中监军,1664年到达台湾,“督兵屯田,休养生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攻台,宁靖王见大势已去,遂将5个妃子(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召到身边诀别:“孤不德,颠沛海外,冀保余年,以见先帝先王于地下。今大势已去,孤死有日,若辈幼艾,可自计也。”5位妃子节烈不让须眉,声泪俱下,表示“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先冠笄被服,同缢于堂。时间是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宁靖王见状,悲痛欲绝,提笔在墙上写下了一封遗书:“自壬午流寇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难闽海,总为几茎头发,保全遗体……今已四十余年,六十有六岁。时逢大难,全发冠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无愧无怍。”日,宁靖王将家中全部财物分送给邻居,然后穿上大明宁靖王的朝服,将宁靖王的印绶交给降清的郑克塽,再面向祖国大陆河山遥拜列祖列宗。有决命诗---艰辛避海外,总为数茎发。于今事毕矣,祖宗应容纳。后自缢.
南明诸王殉节者惟有宁靖王一人而已!史称宁靖王"仪容雄伟,美须弘声,善书法,喜佩剑,沈潜寡言,勇而无骄,将帅士兵咸尊之."然而郑氏却未立其为帝,足见其割据建国之野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