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20:11:50首页
叶卡特琳娜害怕小保罗大了会推翻母亲而由自己登基,所以母亲便对孩子下了毒手:她用的是一种慢性毒药,让御医也束手无策,终于让儿子命归黄泉,她可以放心地当着自己的女皇了。以上这些不是叶卡特琳娜自找的烦恼,而在宫中真的有这样的传闻了。老百姓呢?虽然暂时还不得而知,依然匍匐在地上欢欢喜喜地为他们的女皇祝福,但迟早会接受这些传闻而指责她杀害了帝国的继承人的!她守在病床边,御医们束手无策而神甫们来了,他们为大公殿下做祈祷。叶卡特琳娜流着热泪向神甫们许愿:如果上帝能把儿子留给她,她就马上自筹资金为天下人建一座大医院。神甫们不明白:女皇究竟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还是以一个君王的身份讲这番感人肺腑的话的呢?说来也怪,人们不服不行,御医们治不好,神甫们祈祷没有几天,小保罗便病情好转了。孩子救活了,叶卡特琳娜立即下谕,筹建一座以保罗名字命名的大型医院。一声令下,医院的建设破土动工,外界舆论平息了,老百姓们又在赞扬女皇是在为民众谋福利的。但在叶卡特琳娜周围,仍有少数心怀不满者煽风点火,说她不满于当一个摄政皇后而取代儿子来抢当皇帝。另外一种旧话重提的观点是:伊凡六世现在仍在监狱受苦,应当尽快让他回到自由的、正常人的生活中来。有些廷臣甚至公开出面向女皇请求:“可怜可怜那孩子吧!他生下来两个月就被立为沙皇,可不到两年就被伊丽莎白女皇废黜,一丁点儿大就在监狱中生活,应该让他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了。”这样,一个曾让伊丽莎白和彼得三世夜不能寐的囚犯的可怜形象,经廷臣们这么一请求,现在又来到叶卡特琳娜的脑海里打转了。她刚登基后,当考虑到把彼得三世囚禁到舒吕塞尔堡要塞去时,叶卡特琳娜曾下谕把伊凡六世转移到凯克斯霍尔姆要塞去。她当时没有从他们自身需求考虑,而只觉得把不同朝代的两个废黜的沙皇关在同一个监狱里似乎是不妥的,这样做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既然彼得已经不在人世,让伊凡六世仍然回到他原来待惯了的地方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彼得死后,伊凡六世仍在凯克斯霍尔姆要塞度过了艰难的两个月。
叶卡特琳娜出于不安和好奇心理,去监狱探视了伊凡六世。那天,她坐在监狱的一间宽敞的办公间里,叫人把伊凡六世领来见面。站在叶卡特琳娜面前的是一位已经二十二岁的年轻人,但由于失去自由的原因,他看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身心衰竭,脸色苍白,眼神凄惶,一副饱受风霜后而得不到正常营养的神态。伊凡六世是伊凡五世——那位彼得大帝的哥哥的儿子。按理说,不论在当时或是现在,他对皇室的继承权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从孩提时代起,他就被人们整天关在囚室里面壁而坐,没有人同他说话,更没有人对他进行必要的、起码的文化知识教育。他也不知道自己从哪来?因何犯了罪?父母是谁?他更不知道他的母亲已经离他而去,辞别人间了。他还不知道他的父亲还活着,但同他一样,被囚禁在白海沿海地区的一个要塞里。在他的看守们的眼里,伊凡六世是一个没有名字、没有父母、一辈子坐牢的“一号囚犯”。这个囚犯就这样已经成年。从幼儿囚犯到成年囚犯,这就是他成长至今的历史。尽管他也当过不到两年的帝国沙皇,但那时他还不记事,他不知道当沙皇是什么滋味。站在女皇面前,他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他没有鞋穿,光着脚板,身穿一件破旧不堪、要饭花子一般的海员服。就是这件积满污垢的破军服,还是不知哪一位好人赐予他的。叶卡特琳娜走出办公室,还是出于好奇,非要到这位可怜人的房间去看看不可。女皇来到他的囚室里,只见一个很小的窗户上乱七八糟地钉满了铁钉、钢筋条和木条。透过缝隙,可见外面丛生的杂草。囚室里一个简单的用木条支起来的板床,铺盖肮脏不堪,且很薄很少。同他的囚室寒酸、混乱一样,这个“一号囚犯”智力和神经也有过错乱。当着女皇的面,他突然手舞足蹈地喊叫起来:“我本来是可以当沙皇的,不!我本来就是沙皇,是你们把我关起来,让我同外界失去了联系。我要求出去,我要吃饱饭,我要求有水洗澡,我要求还当沙皇……”
叶卡特琳娜听见伊凡六世突然叫喊,有些不耐烦,拿眼睛凝视着他,然后走出了他的囚室。她在自己的笔记中就此写道:“他除了表达困难,又有些结结巴巴以外,还丧失了一般人的智力和知识。但他知道自己是沙皇,甚至还有这样的愿望……”应该说,叶卡特琳娜对这位不幸的年轻人是有些恻隐之心的,临来见他之前,除好奇和不安的驱使外,她还抱着一定的同情心理。从这个非人的场所返回皇宫后,她一连好几天里都惊慌不安,眼一闭上,脑海里马上就出现这个可怜人的影子。在一次做梦中,她突然梦到伊凡六世凶狠地向她走来,喊着要她归还他的皇位,他还要杀死她!梦醒以后,她发现自己已吓出一身汗水,这时她才得已理解,伊丽莎白和彼得三世为何都曾为这个年轻人担心过,不安过。彼得三世也曾与这个被废黜的沙皇会晤过,也认为他太可怜,也曾在梦里被他折磨过。叶卡特琳娜通过这次监狱之行,又隐隐感到:千万不可忽视这个被废黜沙皇存在的威胁。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之所以屡次把他当作一杆可以再举起来的旗帜对待,这本身就说明伊凡六世仍有可能绝处逢生,被人利用。而且不仅如此,在俄罗斯民众的心目中,伊凡不仅是一个可怜的小沙皇,而且是一个具有十分强烈的传奇色彩的人。他们对伊凡六世恨不起来,反而很同情他的不幸遭遇。老百姓们说:“是争权夺利害了他,一个连话都不会说全的孩子有什么过错。”叶卡特琳娜估计到:如果她现在就此搞一个全民公决,问问老百姓对这个小皇子该怎么处置,回答一定是:放!女皇还听说俄罗斯民间为这个不幸的年轻人取了一个带有怜爱之意的好听的名字:“伊凡诺什卡”。
在俄罗斯,人们总喜欢同情和支持弱者,同情和支持那些因意外事件和纯朴无过而陷入他人设计的苦难深渊里的人。对伊凡六世,他们不仅同情,而且许多人在心里面为他打抱不平。民心所向是叶卡特琳娜意识到的,伊凡六世现在缺的就是机遇,如果一有风吹草动,从心里支持这位不幸的沙皇官复原职者将不在少数。他如能重新获得自由,将会引发又一场革命。这一点,许多外国宫廷已经看到了。路易十五在叶卡特琳娜登基仅两个月的时候,就给他在俄罗斯供职的布雷德依男爵下达了如下指示:“伊凡亲王的命运应属于你着力研究和分析的范围。他还健康地活着,这本身就包含和说明许多问题。我不知道是否有可能极其巧妙、非常谨慎地同这个不幸的人接上头。如果接触不上,那就是对你或对他有什么风险了。看来,他的背后有支持者的。你应当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尽量多掌握一些情况,伺机而动。”叶卡特琳娜对伊凡六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他背后可能隐藏的支持者们进行了分析。她下令对“一号囚犯”加强监控,不许有任何人与他保持联系。如果他生病,不许派遣医官去,至多只能派一名神甫去听他的忏悔。此外,如果发现有人想接近他,必须立即报告,查明这些人的动机和背景。宫中廷臣们确因公务需要前往探视,必须持有女皇特别的手令。如发现有冲击监狱想抢走囚犯的,那就立即下手先把“一号囚犯”杀掉,而不能让任何人把他活着带走。真是巧合得很,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时,也下过与叶卡特琳娜同样意思的命令。彼得三世登基后,也宣布:伊丽莎白的诏令仍然有效。看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几代沙皇都不谋而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