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3:09:49首页
吐蕃(音tǔ 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威利:bon chen po,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社会
服饰
吐蕃女子是辫发的,吐蕃男性也是辫发的,但形式似乎与北方民族的辫发有所不同,未必是全结一支大辫,很可能是结成若干小辫,故帽落会出现“乱发如蓬”的外观。女性之赭面同高原人之肤色相应,更带一股健康之气,为唐人效法,曾风靡长安。
吐蕃人的服装最初皆以牛羊毛皮为原料,白居易《缚戎人》诗中记吐蕃人“身着皮裘系毛带”,其腰带很具民族特征,既不同于汉人的绦带,又不同于北方民族和西域诸族的革带,而是以纺绩编结而成的毛带,引人注目的是牛毛也用于纺绩,还有以牛羊毛混纺而成的高级毛料谓之氆氇(phru),可广泛用于制作战袍,官服,以及便装。这种毛料已传入西域,吐蕃人有特色的服装乃是披风、披肩。自丝绸传入后,其贵族大都改服丝织物,赞普为丝织品,其官员各以臂饰区分级别,以瑟瑟、金、金饰银、银、铜为五等,装于方圆三寸的氆氇上,安于膊前。
居住
吐蕃乃行居与定居兼而有之的两栖民族,吐蕃的地面建筑皆平顶,与塔里木城邦诸国相似,其“寝处污秽,绝不栉沐”的习俗与柔然相同,出于对水的珍惜,不允许因栉沐而造成水的浪费和污染。行则居帐,止则居室,其帐篷形制特大,且非以羊毛,而是以牛毛毡制成,具极强的抗寒功能,其平顶住房依地势高低成阶梯形,而王宫多建山上,拉萨之布达拉宫就是其典型建筑。
饮食
吐蕃兼食粮、肉,好饮酒。吐蕃主要以粮、奶、牛羊肉为食,而忌食驴、马肉,其原始的饮食习惯本以调好的炒面捏成一个容器形状,奶酪、肉羹盛于其内,连容器带羹酪一起吃光,无碗,以手捧酒以饮,后来才有了木碗。吐蕃人最具代表的食品乃是糌粑,以青稞炒面同酥油拌和而成的食品,营养好,含热量高。饮料则为青稞酒,度数不高,有解渴,提神的效果,每逢祭祀,皆须备用糌粑与青稞酒。一般游牧民族皆习惯于吃羊肉,吐蕃人则尤重吃牛肉。吐蕃人还吃狗肉。到了晚期吐蕃人的饮食又有了新的发展,据(贤者喜宴),吐蕃王热巴巾赞普(元和十年至开成元年在位,815-836)时已有了葡萄酒,并创造了加盐的酥油茶。食品内容也大为增加,既包括西域,又包括汉地的品种。吐蕃人也已知面粉发酵的技术,已有了制作饼、腌菜、干果、酸奶的方法。多种汉地食品如豆腐、粉丝、白菜、韭菜、芫荽、萝卜、水腌菜、酱油、醋、扁食(饺子)、馒头(包子)等也已传入吐蕃。其饮食文化的进步显然是吐蕃奉行进取开放政策,博纳众长的结果。
交通
吐蕃具有完善的交通设施,陆路乘马,以牦牛及独峰驼为驮畜,水路以皮筏载渡,并善造索桥,所占领地区沿交通干线不仅建立烽燧斥堠,而且建立驿传制度,有金箭传驿与铁箭传驿两种形式,金箭为调兵专用,铁箭则为一般驿传。一如金箭传递之制。吐蕃驿传一般由四人组成,未必来自同一部落,以便互相纠察,他们不仅负责传递军情,而且传递公文信件,是维护吐蕃西域统治的手足和耳目。
婚俗
吐蕃的婚姻家庭存在着强烈的门第差别,婚姻皆在相同或相近门第间进行,同王室悉补野氏通婚者仅限于韦氏、没庐氏等少数最显赫的家族,例如噶尔家族虽数世为相,却并非高门,故始终末获与王族联姻的殊荣,其余概可类推。复据《新唐书·吐蕃传》吐蕃法有“妇人无及政”的禁令,女子原则上不得干预政事。吐蕃贵族通行一夫多妻多妾制度,且有嫡庶妻妾之分,报婚制在吐蕃也非常盛行,以保证夫家财产不致流失。 吐蕃先民则是发源于雅鲁藏布江与冈底斯山脉之间,其婚俗是兄弟共娶一妻的“一妻多夫”制度。
葬俗
吐蕃实行土葬,王者、贵族还盛行人殉,这些都是本教全盛时代产物,佛教兴起以后这一风俗似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杀牛马列墓上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吐蕃王国末世。吐蕃人以黑为丧色,墓皆平头,以像生前屋舍。
礼俗
关于吐蕃的礼仪,吐蕃人的娱乐博采众长,綦即围棋,传自中原,博乃掷骰子赌博,源自巫术、占卜,陆指双陆,传自波斯,蠡(li)即笛,乃羌人古乐,鸣鼓、吹螺则乃创自蕃土,而螺不产于帕米尔高原,疑吹螺实乃吹角。此外,据唐人文献记载,吐蕃也非常盛行马球,马球源自波斯,吐蕃与之为邻,从事这项体育活动显然早于中原,其技术更为超绝。
民族
与唐朝的关系
松赞干布于唐太宗贞观八年( 634年)遣使与唐修好,唐也派臣入蕃。西元638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献金五千两、宝玩数百事。两年之后,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641年文成公主入蕃, 《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迎于河源。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将近40年,于680年去世。
松赞干布在世时期,唐蕃之间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节来往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自贞观四年( 630年)开始,到842年,双方来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使唐125次。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返回长安,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域宋到长安祝贺凯旋,并献高七尺的黄金铸成的鹅作为礼品。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适逢天竺发生战乱,大唐使臣被抢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赞干布派兵帮助,并征兵于尼泊尔,由王玄策带领前往天竺,平定了战乱,使大唐使团顺利返回,并献俘于长安。后来王玄策在唐高宗显庆三年( 658年)还经过吐蕃出使天竺,至今在西藏吉隆县还保存有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摩崖石刻。649年夏天唐太宗去世,唐高宗即位,遣使入蕃告丧,并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到长安吊祭,献金银珠宝15种置于太宗灵前,并上书表示对唐高宗即位的祝贺和支持。又再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又晋封松赞干布为“賨王” ,并刻松赞干布石像,与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首领以及阿史那社尔等等唐朝的藩属国首领以及臣子的石像共同立于唐太宗的昭陵之前。
松赞干布于650年去世后,由孙子芒松芒赞(中文:MangsongMangtsen)继位为赞普,由大臣噶尔东赞域宋辅佐朝政。噶尔东赞域宋继承松赞干布的方针,完善法律,清查户籍,确定税负,安定吐蕃内部。噶尔东赞域宋利用吐谷浑王室的内争,多次带兵攻击吐谷浑,甚至与支持吐谷浑的大唐发生冲突。670年,大唐为了支持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噶尔钦陵得到情报后立即调集吐蕃二十多万军队迎战,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军战败。从此吐蕃牢固控制了青海西部,但是吐蕃与唐朝争夺安西失败,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7世纪末8世纪初,武则天到中宗太平公主时期,唐朝多次内讧,自己害死了王方翼、黑齿常之、程务挺等名将,削弱了自己的力量。676年芒松芒赞去世,其遗腹子杜松芒波结被立为赞普,噶尔钦陵继续掌政。由于噶尔氏家族长期专权,与其他贵族产生矛盾,同时也威胁到赞普王权的巩固,杜松芒波结长大后,于695年到698年对噶尔家族进行讨伐,钦陵在青海宗喀地方兵溃自杀,其弟赞婆及儿子莽布支率部众投降大唐,赞婆受封为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莽布支先封安国公,后以战功晋封拨川郡王,其后裔世代在大唐担任官职。
杜松芒波结剪除噶尔家族后,吐蕃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但不久杜松芒波结于704年在远征南诏时去世,其子赤德祖赞在同年即吐蕃王位,他也是吐蕃在位最久的君主。由于他刚出生不到一年,由其祖母没庐氏赤玛类临朝听政。这一时期处于女皇帝武则天的晚年,双方都被连年战争所困,希望恢复和平友好,杜松芒波结在世时,赤玛类就曾为他向大周求亲未果,其后又为赤德祖赞向大周求亲未果。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辟大唐即位称帝。703年,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707年,唐朝以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吐蕃通过贿赂唐朝鄯州都督杨矩,取得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714年,双方再起冲突,唐朝薛讷、张思礼分别率唐军大破吐蕃军,杀敌数万。722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当时是唐朝属国。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军,斩获数万。728年——729年,唐朝张守珪、李祎数次大破吐蕃军,拓地千余里,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赞普上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731年赤祖德赞和金城公主遣使向大唐请求“毛诗”,“礼记”,“左传“等,并要求定界互市。赤祖德赞在表文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733年唐蕃双方在赤岭(青海日月山)立碑定界,于赤岭,甘松岭互市,双方边将和官员参加,并通告各地,双方和好并禁止互相抢掠。
不久由于唐蕃双方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势,而且边将也想从战争中获取功名,战事遂起。吐蕃北面与突骑施联合,东南与云南的南诏联合,合兵对唐造成巨大威胁。742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击破吐蕃大岭军,又破青海道莽布支营三万馀众,斩获五千馀级。河西节度使王倕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王难德阵斩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743年,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击吐蕃,行千馀里,攻破洪济城。746年,王忠嗣率军与吐蕃多次战于青海、积石,皆获大胜。又伐吐蕃属国吐谷浑于墨离,平其国,虏其全部而归。747年,高仙芝率唐军一万远征小勃律(此时小勃律已经是吐蕃的属国),大破据险而守的近万吐蕃守军,斩首五千级,捕虏千馀人,高仙芝继续进军,攻占小勃律,俘获小勃律王及其妻子吐蕃公主而还。747年,苦拔海之战,哥舒翰率军连破三路吐蕃军,所向披靡。积石军之战,全歼5000吐蕃骑兵。748年,哥舒翰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攻破之;又筑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749年,哥舒翰攻占石堡城。该地成了新的唐军驻地,在以后几年唐朝在西北新成立九支长驻军队。749年至750年,高仙芝率军先后击破萨毗、朅师及突骑施。天宝十载春正月,高仙芝入朝献所擒吐蕃酋长、朅师王、突骑施可汗。753年,哥舒翰大败吐蕃,攻拔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封常清率军大破归附于吐蕃的大勃律,受降而还。754年,封常清率军破播仙。此时,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至此,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明显优势。在西域战场,唐军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领下,也是捷报频传。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763年冬天,大唐君臣不和,唐朔方军故意放吐蕃军东进,吐蕃集中约二十万军队东进,占领长安,唐代宗仓皇出奔陕州。吐蕃军占领长安十五天,听闻郭子仪与唐勤王之军接近,吐蕃军撤退。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等,唐多次内斗,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郭子仪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后来,张议潮重占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之后,吐蕃王国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据历史记载,从西元705年至822年,唐朝和吐蕃共会盟八次,其中第八次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安史之乱后,李晟、韦皋、史敬奉等率唐军多次重创吐蕃军,使吐蕃与唐讲和。第八次会盟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 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以也称为“长庆会盟”。
唐与吐蕃时和时战200多年,松州之战唐军打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其击破的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西域也逐步被唐朝控制;高宗武则天到中宗时期唐朝内斗,吐蕃论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论钦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李祎薛讷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数万,或者开拓疆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等,唐多次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后来,吐蕃王国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与现代藏族的关系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藏族早期的神话传说认为藏人起源于东方,即今四川、西藏、青海相邻地区。西藏的历史记载中还提到古羌人与西藏米博懂氏的血缘关系。故有观点认为藏族起源于古羌族,即“汉藏同源”。原始藏族在汉文史籍中被称为发羌。在6世纪以前,整个西藏高原都分布著很小国家和部族,多说藏语,也有羌人与鲜卑人的后代。这些部落后来合并为12个小邦,其中以位于山南地区雅隆河谷的羌族的一支最为强大,不但统一了诸邦,而且后来还建立了吐蕃王朝,耳后吐蕃民族形成,藏文创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