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16:38:51首页
并不是杨仪招人喜欢,也不是魏延更让人讨厌,而是蒋琬、董允更加担忧魏延作乱的后果,忌讳魏延背后的兵权。
魏延这个人,是非常典型的居功自傲,从刘备的部曲一路升到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镇一方的封疆的大吏,魏延靠的是自已的才能,在得到蜀汉一把手刘备的赏识后,魏延更是牛气冲天。
蜀汉自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去世后,在军中功劳最多,职位最高的人,恐怕也就是魏延了,除了刘备、诸葛亮等人外,其他人魏延基本没有放在眼中。
也许是蜀汉自来有这样的传统,也许是刘备、诸葛亮对人才的纵容,前有关羽,后有魏延,导致魏延养成了性格高傲,极难相处的性格。性格一旦养成,就很难更改,魏延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而与蜀汉的大部分官员不知,由于诸葛亮的刻意的维护,基本上没有人敢惹魏延。
车骑将军刘琰与魏延争执,受到诸葛亮的呵斥,最终刘琰在诸葛亮的压力之下向魏延道歉,车骑将军的官职可是高于魏延的镇远将军,虽说刘琰所担任的车骑将军就是个闲职,但是刘琰仍然向魏延道歉。
而在军中唯一对魏延不满意,并且毫不相让的人,就是杨仪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杨仪和魏延是同类人,两人都是才能出众,持才自傲,与人难以相处,只不过一个是文,一个是武。
杨仪原本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来投靠关羽,被关羽派到成都向刘备汇报工作,刘备与杨仪交谈后,觉得是个人才,提拔杨仪做左将军兵曹掾,也就是刘备左将军府中主管兵事的佐吏。
杨仪在刘备的左将军府中也表现出优异的才能,在刘备称汉中王时,杨仪被封为尚书,因为与上司尚书令刘巴不和,被外调闲职。刘备去世后,杨仪因为才干受到诸葛亮的重用,被诸葛亮任命为长史,加绥军将军,负责处理诸葛亮丞相府的主要事项,诸葛亮在北伐期间非常仗仰的两个人就是:杨仪和魏延,一文一武。
但偏偏杨仪和魏延两个人是非常的合不来,经常闹矛盾,最严重的时候,魏延拔出佩剑在杨仪的脸上比划来比划去,把杨仪吓个半死,但很快又在之后的工作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互不相让。
对于诸葛亮来说,魏延和杨仪是两个杰出的人才,但却绝对不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能够容人,稳重,团结大部分人。所以诸葛亮去世前,安排的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而不是魏延和杨仪。
但是魏延和杨仪却不这么想,他们都认为自已是当之无愧的诸葛亮接班人,当魏延和杨仪两人内斗时,两人都上书后主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和长史蒋琬谁在谋反?两人不约而同的认为是魏延谋反。
而董允和蒋琬的意见,直接给了刘禅处理此事的决定,也因此宣判了魏延死刑,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
魏延是武将,杨仪是文官,自古以来的谋反,都是武将谋反,没有见过文官谋反的。文官想谋反,也必须得有兵权,杨仪在蜀汉至始至终不过是诸葛亮丞相府的长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仅仅是给诸葛亮处理一些军事上的杂务,根本就没有带兵打过仗,杨仪要是造反估计就没有人相信。
而魏延不同,此时的魏延已是蜀汉军中资历最深,战功最多的武将,历来有独自带兵打仗的经验,也由于他的性格原因,就让董允和蒋琬认为造反的只能是魏延,因此魏延就成了悲剧。
其实正史上的魏延压根就没有谋反,他只是被杨仪陷害了,虽然魏延干了一些不太正常的事,比如烧毁栈道,但罪不致死,是杨仪公报私仇杀死了魏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