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1. 汤显祖:明代官场里的“硬骨头”

      2021-09-06 11:56:43首页

        1591年,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彗星出现,那年,也是汤显祖的不祥之年。他目睹太湖遭灾,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发了数十万两赈灾银两,派来特使杨文举宣抚灾民。杨文举却借机侵吞灾款,收受贿赂,出卖官职。最气人的是,当朝宰相申时行居然对其加官晋爵,而将一些忠于职守、勇于揭发的御史贬谪。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曾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写下一段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寥寥数笔,堪称礼教时代里对爱情最真切大胆的注解。凭借一部《牡丹亭》,汤显祖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后人甚至将他与西方顶尖的戏剧大师比肩,称其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把自己的名声看做处女的贞操

        和《牡丹亭》才子佳人的爱情喜剧相比,汤显祖的人生无疑是一场悲剧。他字义仍,号海若,祖籍江西临川,后迁居汤家山(今江西省抚州市)。

        汤显祖生在书香门第,祖上4代均享有文名:曾祖汤瑄,嗜藏书、好作文;祖父汤懋昭,字日新,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明嘉靖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还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了“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教授宗族子弟。

        生于1550年的汤显祖,天生聪颖,卓尔不群。史书记载他“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都啧啧称赞。据说5岁时就能对对子,乡邻皆去检验,连出数对,没有不应声对上的。13岁时,督学赏其才华,将他补为生员,结果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年才弱冠,就已经饱读五经、诸史,精通乐府、五七言诗;此外,旁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可谓“全才”。 26岁时,汤显祖的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问世,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一时间声名鹊起,海内人士都以与他结交为幸事。

        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却在科举一途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1577年、1580年,汤显祖两次参加科举,均落榜。他的名落孙山,实际上是当朝宰相张居正暗中操纵的结果。

        当时,张居正的儿子正好也参加会试,取中进士早已是内定,但同时,张居正希望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也好掩人耳目。四处打听之下,得知最有名望的考生是汤显祖和沈懋学,于是曲意笼络,声言只要肯同他合作,就担保他们高中。

        沈懋学屈从于张居正的淫威,果然如愿以偿地与宰相公子一同榜上有名;正直的汤显祖却洁身自好,先后两次拒绝招揽,并讽刺地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处女的贞洁还要重要,在名利面前,宁愿斩断浮华也要洁身自好。不识时务的结果是异常残酷的,在科举之路上,汤显祖连年不得志,直到1583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才以极低的名次考中进士。

        批评的矛头直指皇上

        满以为人生从此扬帆起航,结果,权臣张四维、申时行相继当了宰相,以翰林的职位许诺汤显祖,想拉拢他入幕效力。汤显祖依然拒绝,他说:“余方木强,故无柔曼之骨”,意思是自己全身都是硬骨头,不会妥协。

        把当权者都得罪光了,汤显祖的仕途理所应当地充满挫折。他先是在北京当了个芝麻小官,第二年又被打发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后迁任南京礼部主事,一待7年。自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来,南京一直是明朝的留都。虽各部衙门俱全,实际上毫无权力,形同虚设,太常寺和礼部尤为其中的闲职。在南京期间,虽有北京的官僚慕名请他回去任职,但最终并未成行。

        所幸的是,南京虽然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依然是文人荟萃之地,诗文家、戏曲家、艺术家往往汇聚于此,谈文论艺。汤显祖在此,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虽至夜半,仍在读书。家人因此笑话他:“老博士何以书为?”汤显祖答曰:“吾读书不问博士非博士。”

        汤显祖的铮铮傲骨、凛凛丹心,贯穿了他的整个为官生涯。《明诗纪事》中记载了他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哀刘泣玉太淋漓,棋后何须更说棋。闻道辽阳生窜日,无人敢作送行诗。”这是他前去南京赴任的途中所写的。当时,汤显祖路过河北东光县,看到驿站的墙壁上题着不少纪念御史刘台的诗。刘台曾经上疏弹劾张居正专横,被抓捕下狱,流放广西,半路在东光县的驿站抱病身亡。张居正死后,人们路过东光,纷纷在驿站墙壁上题诗表示哀悼。汤显祖在诗中所讽刺的,正是这些表示哀悼的人:刘台生前被放逐的时候,你们别说为他送行了,有几个人敢写送行诗?

        对于当朝天子,汤显祖也丝毫不露怯懦之情。他在南京任职期间,有一次,皇帝认为言官有欺瞒之罪,下令停俸1年。汤显祖即刻上书,称言官并不全是不顾君臣大义之辈,只是朝中权臣窃用帝王之威,培植党羽,忠直之人不获重用,这才是导致言官不敢直言上谏的根本原因。皇上既然追究言官蒙蔽之罪,为何不追究把持朝政的辅臣之罪呢!敢将批评矛头直指皇上,足见汤显祖之为人。

        1591年,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彗星出现,那年,也是汤显祖的不祥之年。他目睹太湖遭灾,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发了数十万两赈灾银两,派来特使杨文举宣抚灾民。杨文举却借机侵吞灾款,收受贿赂,出卖官职。最气人的是,当朝宰相申时行居然对其加官晋爵,而将一些忠于职守、勇于揭发的御史贬谪。汤显祖胸中郁积的不满再也掩不住,他奋笔疾书,一气挥就了《论辅臣科臣疏》,疏中直指申时行等人的误国行径,要求彻查杨文举等一干贪官。

        奏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朝廷。被抨击的官员,有的赌气不来上朝,有的以辞职相要挟。皇上不分青红皂白,直斥汤显祖“假借国事,攻击元辅”,把他贬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了个编外典史。

        1591年,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彗星出现,那年,也是汤显祖的不祥之年。他目睹太湖遭灾,沿岸赤地千里,“白骨蔽江下”。朝廷发了数十万两赈灾银两,派来特使杨文举宣抚灾民。杨文举却借机侵吞灾款,收受贿赂,出卖官职。最气人的是,当朝宰相申时行居然对其加官晋爵,而将一些忠于职守、勇于揭发的御史贬谪。

        放囚犯回家过春节

        接到被贬奏折后,汤显祖不带家眷,先从南京回家乡临川小住,一场疟疾将他折磨了4个月,眼看到了规定的时间,迫于皇命,他拖着刚刚康复的身躯,长途跋涉南下徐闻。

        徐闻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都非常恶劣。据康熙《雷州府志》记载,徐闻“白日不朗,红雾四障”,荒野里充斥着吓人的鳄鱼和大狒狒;而且三面临海,东有倭寇侵扰,西有交趾(位于今越南境内)窥伺,当地人也民风彪悍,喜欢武斗。汤显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徐闻“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总不好纸笔,男儿生事穷”。他深知要扭转这一陋俗的根本举措在于加强教化。走马上任的第三天,他就实地察看教育设施。

        一看之下,汤显祖颇为失望:县学破败不堪,学生无所诵读,重建书院成了当务之急。经费不足,他就与知县熊敏把俸银捐献出来;没有地方,他就亲自选址。没几个月,书院建成,“建于公馆东”,取名“贵生书院”。他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贵生书院说》,详尽地说明自己办学的初衷、理念与追求。文中写道:“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所以,他强调的是个人价值。

        汤显祖在徐闻待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亲手创办的贵生书院却一直念念不忘。多年之后,他在病中,熊敏致函慰问。这让汤显祖又动了南下的念头,想再到徐闻,在贵生书院里住上一阵,看看这座书院到底有没有培养出人才。

        汤显祖在徐闻1年,就被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5年,政绩斐然。遂昌山峦重叠,土地贫瘠,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汤显祖却在这里大显身手。他推行“仁政惠民”的政策,每年开春,都备好酒,执牛鞭下乡劝农,并作诗曰:“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 他努力减轻百姓的徭役,并对朝廷搜刮民脂民膏的矿税进行抵制,权贵的三亲五戚来打秋风,汤显祖只招待他们一盘炒辣椒、一碗家常豆腐,外加一盆丝瓜汤;他德行兼施,宽严相济,遂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出现了“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的升平景象。

        汤显祖还是中国古代难得的“人性”官员,他在遂昌最为著名的两个举措,一为“除夕遣囚”,一为“纵囚观灯”。他打开狱门,在除夕之夜让囚犯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收假时,囚犯无一人借机逃走,全都自动回来;元宵节时则组织囚犯到城北河桥上观花灯,体会“绕县笙歌”的欢乐景象。

        虽受到民众拥戴,汤显祖却最终因触怒权贵和地方势力,招致上司非议,于1598年愤而弃官回乡。他回去后生活清贫,有时只能喝粥度日,却指着满床的书自嘲:“有此不贫矣!” 他还将寓所唤作玉茗堂,以玉茗比德,以玉茗养性。格韵高绝的玉茗花,正是汤显祖一生的真实写照。

        《牡丹亭》惹出多少伤心人

        晚年在家乡,汤显祖彻底打消仕途之念,由政治舞台转到戏曲舞台,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所居玉茗堂,宾朋杂坐,俯仰啸歌,这或许是一代戏曲家最好的生活方式。

        快50岁的时候,汤显祖创作完《牡丹亭》,在玉茗堂公开演出。临川城内,万人空巷,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汤显祖又接连写了《南柯记》、《邯郸记》,并把他早期写的《紫箫记》改成《紫钗记》,完成了他的“临川四梦”。 1616年,汤显祖在临川逝世。他这一辈子,按《明史》的说法,只有4个字,“蹭蹬穷老”,虽然有点刻薄,但也是这位文人的真实写照。

        如果以文笔论,“临川四梦”不分高下。但在流传上,则以《牡丹亭》数百年长盛不衰。《牡丹亭》的铁杆“粉丝”,见于记载的,多是容颜秀美、腹有诗书的妙龄少女。当时有一个狂热追捧《牡丹亭》的少女,据传因文生爱,把汤显祖想象成《牡丹亭》男主角柳梦梅那样的风流才俊,最终看到作者是一个糟老头,绝望地投河而死!

        明代人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里记载娄江女子俞二娘,秀美能文,尚未婚配。她的生平嗜好便是阅读《牡丹亭》,并用蝇头小字在剧本中批注了满满一册阅读心得。天长日久,哀感身世,深恨自己不能如杜丽娘一般获得美好姻缘,年仅17岁便故去。汤显祖得知消息后,挥笔写下《哭娄江女子二首》以示悼念。明代人还记载过一个叫商小玲的杭州女伶,以色艺著称,最擅长饰演杜丽娘。她心有所属,却因故不能得偿所愿,因此郁郁成疾。一日,演到杜丽娘花园寻梦,忽然倒地而亡。

        《牡丹亭》阅读史上最负有盛名的故事,凭借着一首诗得以千古流传。广陵曾有一个名叫冯小青的女子,在阅读《牡丹亭》之后,感于身世,气绝而亡。临终前所作绝命诗云:“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自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牡丹亭》成书的明代,是理学发展到巅峰的时代,完备的道德体系对女性的束缚达到顶峰。女主人公杜丽娘白日春困、私游花园,只要稍一逾矩,都会招来父母的痛斥。恰如此,她对青春、对爱情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以“情”为人生追求,死生相争,与铁桶般束缚的现实产生了巨大反差,才能引起同时代人强烈的反响。

        我们不难发现,《牡丹亭》的女性“粉丝”,往往情路坎坷,以红颜薄命为人生结局。汤显祖一枝妙笔下,杜丽娘可为爱情由生入死,死而复生,终究达成情郎中状元、皇上许婚、夫妻美满的中国式大团圆。《牡丹亭》造就了无数丽娘之梦,但那些个“丽娘”,却只能离魂而去,永远也到不了自己的“牡丹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