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27:32首页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丞相。字百室,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李善长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功比萧何,却不能如萧何那么得以善终,个中原因,既有朱元璋的猜忌,也有自己的利令智昏。其一生遭遇,或可为后来者戒。
朱元璋能够打得天下,开创大明王朝260年之基业,主要得力于徐达、汤和等一般淮西老乡组成的淮西帮。而居淮西帮之首、被朱元璋喻之为“萧何”的开国丞相李善长,虽在建国后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没有萧何那么幸运能得善终。究个中原因,既有朱元璋到了晚年,总担心家天下基业不稳,于是大开杀戒屠杀功臣,李善长是在劫难逃;然而,纵观李善长追随朱元璋的一生,便知其结局不仅自己被迫自杀,还连累一家七十余口人也惨死于朱元璋的屠刀之下,也实在有他本身的原因。
李善长,生于元延祐元年(1314),安徽定远人,与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比邻。此人家庭背景如何,可惜史书没有记载,但至少不会是大家,若他出身于权势之家,史官们就不会漏了这一笔,李善长小时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李善长虽然读书不多,天赋却极高,而且特别喜欢法家理论,行为处事,公允合情,因而被乡里人推为祭酒。祭酒不是官名,属于一种荣誉,这种荣誉乡里人或节日或婚丧喜庆聚在一起吃饭时代表大家以酒先祭天地的人。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善长也不甘寂寞,朱元璋的军队进攻滁阳时,路过定远,李善长立即投到朱元璋帐下。朱元璋得知其为乡中名人,又能识文断字,不仅将他留了下来,而且给了很高的待遇,让他当了个掌书记相当于秘书长或参谋长之类。从这点看朱李双方都是慧眼识人,李善长投到了明主,朱元璋用到了能人。
李善长确实也未辜负朱元璋对他的破格重用,朱元璋请教于他道:如今天下战乱不息,如何才能平定呢?李善长答:秦末时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也是以一介平民身份起事,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仅仅五年时间就成就了帝业。如今元朝纲纪已坏,天下土崩瓦解,你的出生地凤阳距汉高祖的出生地沛县不远,地灵人杰,你只要以刘邦为榜样,何愁天下不平定呢?朱元璋听后,连连称善。这一番谈话,对朱元璋可谓醍醐灌顶,为朱元璋指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此,李善长在朱元璋手下参谋策划,主持后勤,日益得到朱元璋的信任。李善长也十分尽心,特别注意为朱元璋收罗人才。朱元璋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名声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将士也越来越多,李善长对于来归附者进行认真考察,并将考察结果向朱元璋汇报后,再代表朱元璋对这些人一一安排。由于李善长做事周密,安排公允,来归附的人基本上人人自安。个别凭着武力互不服气的,李善长则耐心调和。李善长对朱元璋军队的组织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时的朱元璋,还是郭子兴的手下。郭子兴虽有首义之功,但性格暴燥,忌能护短,爱听闲话。郭子兴对朱元璋本来是十分器重的,还认他做了干女婿,但由于朱元璋的名声越来越大,加之有人从中挑拨,郭子兴便对朱元璋产生了猜忌,不仅削弱了朱元璋的兵权,听说李善长极有才干,还下令要将李善长调到自己身边去。这对于李善长,可谓是个十分严峻的考验。按一般常情,人往高处走,那自然会高高兴兴地投奔郭子兴,因为郭子兴位在朱元璋之上。朱元璋也劝他道:郭子兴是我父亲一样的上级,你怎么能不去呢?然而,李善长作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坚决不离开朱元璋。李善长的选择让朱元璋很感动,朱元璋从此将李善长视作心腹。
李善长不仅有参谋和后勤保障之才,也具有相当高的军事才能。朱元璋驻军和阳(今安徽和县)时,亲自带领军队去攻打鸡笼山寨,只留下了少量军队让李善长守城。临行,朱元璋告诫李善长道:若敌来犯,坚守不出即可。元将探知和阳兵少,即来偷袭。李善长并未被动守城,而是预先在城外埋伏下奇兵,结果大败来袭之敌。朱元璋回来得知,连连夸奖李善长是个能人。
在整顿军纪、收买民心方面,李善长也协助朱元璋做了大量的旁人不能替代的工作。朱元璋在即将打下采石和太平两城前,李善长经和朱元璋商量后,写下禁令,严格禁止军士侵民扰民,攻下城后,将禁令四处张贴,军士果然没有敢违犯的。朱元璋又决定乘胜攻打镇江。由于接连取得胜利,军队产生了骄傲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约束军队。为了在攻下镇江后不至于出现侵民扰民、特别是滥杀无辜的事,朱元璋、李善长和领兵主将徐达合演了一出“三簧”戏,即朱元璋随便找了个借口将徐达拿下,很愤怒地表示要严处,再由李善长出面求情,朱元璋便以徐达攻下城后决不出现侵民扰民、滥杀无辜等情况为条件将徐达放了。有了这出“三簧”戏,徐达攻下镇江后,果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以至民不知有兵。
朱元璋自称吴王后,因元朝以右为大,便封李善长为右相国。在这个职位上,李善长充分展示了他的才智。由于他熟知历史,处事快截果断,又长于辞令,朱元璋的军机檄文之类文案工作,全都交给他做。朱元璋自己带兵行军打仗,李善长则留镇后方,诸将无不听从他的调遣,而在他的治下,老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他还负责朱元璋军队的后勤保障,确保了前线需要。在朱元璋的同意下,他以元朝制度为基础,取利弃弊,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经营盐,立茶法,立钱法,开矿冶炼,定鱼税,等等。由于李善长留镇后方精心治理,朱元璋的吴国日益富饶起来。吴国元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朱元璋后来改官制,不再如元朝那样以右为尊,改以左为大,于是,拜李善长为左相国。
另外,朱元璋还赐李善长丹书铁卷,免李善长两次死罪,免其子一次死罪。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实在只是一出滑稽戏,所谓免死,即便出自金口玉言的皇帝之口,也是当不得真的。此时的李善长,功成名就,位极人臣,可惜他空有一肚子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却无法明白急流勇退的小道理,倘若他此时能像前人张子房那样功成身退,或像同事刘伯温那样称病离职,那他就既全了自己的名节,也保了一家人的平安,在青史上还会留下个奇人的美誉。他没有如此,也许是他太贪恋富贵了,正如许多落马的贪官一样,结果是断送了自家性命,还连累了自己家人,何苦来哉!
关于李善长详细的死因。因其:当时有句话“胡惟庸在朝时”,曾想拉李善长下水,善长不从,胡惟庸拉李善长的弟弟劝说善长,时间久了,善长终于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这句话后来由于李善长的下人屈打成招,说了出来,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谋反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善长既无谋反的野心也无那个必要,胡惟庸若是做了皇帝,李善长不过也是人臣第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