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13:19首页
在古代,姓和氏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姓”、“氏”的起源很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所以,“姓”的本义是“生”,本来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
“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氏”冠在男人的名前,表露着一个男人的封地、爵位、官职、以及追谥,代表了男人的荣耀、功业和尊严。譬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于其采邑为周,被称为周公。其实,周公为姬姓,周只是他的氏而已。
氏集中产生于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
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顾炎武曾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姓和氏的区别:“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则不可通婚。
显然,因为姓强调的重点在于血缘关系,所以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姓”往往起着“别婚姻”的作用。“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所以,“姓”和“氏”里反映着至为重要的信息,切不可混为一谈。
在长期的发展中,许多姓氏的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我们的日常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譬如下面十个姓氏的读音,就非常容易读错,不可不慎:
1、句:作姓氏时读gōu;
2、黑:作姓氏时读hè;
3、区:作姓氏时读ōu;
4、朴:作姓氏时读piáo;
5、仇:作姓氏时读qiú;
6、查:作姓氏时读zhā;
7、繁:作姓氏时读pó;
8、员:作姓氏时读yùn;
9、蕃:作姓氏时读pí;
10、尉迟:作姓氏时读yùch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