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1:58:15首页
柳五儿,《红楼梦》中一位美丽柔弱,而又命运多舛的女儿。在曹雪芹的那支生花的妙笔之下,柳五儿在那卷轶浩繁的一部红楼大书中,仅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便给几乎所有的《红楼梦》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形象正像她的名字那样美丽而又可爱。正如脂砚斋所说是“五月之柳,春色正开”。使得每一位读《红楼梦》之人见了她那柔弱的身体,美丽的容貌,多磨的命运很难不产生几分怜爱。同时她那在画家笔下“遮遮掩掩过芳庭”的形象,更加使她诗意般的深深印入到了每个读者的心中。
可遗憾的是,到了《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在王夫人的一句无意(或者说是别有它意)说出的话中,曹雪芹给我们读者有几分突然,又有几分奇怪的宣告了。柳五儿已死。关于她的死因和死亡时间,曹雪芹在书中没有明确的交代。因而我们这些喜爱柳五儿的《红楼梦》读者,也不得不将她遗憾的塞进我们想象的空间中去。
如果世间仅仅只存在曹雪芹那部遗失了后半部内容的《红楼梦》,柳五儿这件案子也就罢了。虽然有些遗憾和疑惑,但大体上还说的通。可,世上还偏偏存在着另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虽然说这部完整的《红楼梦》是另一人补完整的。可那毕竟在“天下人”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假充了一百多年,传遍了整个中国,并带有几分正统味道的完整《红楼梦》。这部伪四十回《红楼梦》的是非功过,这里暂且不去评说。但由于这部伪作所造成的一个问题,这里不得不说。
当我们打开这部带有伪后四十回的《红楼梦》是,清清楚楚的看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其中的第一百零九回。回目明明白白的写到是“侯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再仔细一读这一回的内容,顿时是又惊又喜。惊得是柳五儿起死回生了。喜的是这位被众多《红楼梦》读者怜爱的柳五儿,又重新的回到了我们读者的视野之下。
于是这便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柳五儿在前八十回的《红楼梦》中,到底有没有死呢?如果是死了,那这里为什么又会被续书者再一次的安排出场呢?可能有人会认为,在已经明确得知《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两个人的今天。这个问题,已经不再算作是一个问题了。因为作者既然是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后续者不了解前作者主旨安排的情况。出现续错的地方也在所难免。可是经过我们对这部百二十回《红楼梦》的一番分析之后,可得知,续书者在续书之前是对曹雪芹所留下的八十回《红楼梦》下过很大一番功夫的。像柳五儿‘起死回生’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续书者似乎不太可能会犯。因而我认为这其中还是另有原因的,这个问题还有必要在这里解一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写‘柳五儿已死’的证据。第七十七回的,王夫人驱逐晴雯出府的那一段文字里。写的是“王夫人骂芳官说:‘你还犟嘴,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五儿丫头来着?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这里的一句‘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就是作者曹雪芹在清楚的告诉我们读者,柳五儿的确是已经死了。既然如此,那续书者为什么又会让这位在前面内容中已经死掉的人物,又要在后面的内容中再一次出场呢?关于这个问题,新红学的‘二世祖’俞平伯先生,曾在其专著《红楼梦研究》中有过专门的论述。
并且还就此问题提出了两点猜测。
(1),可能是,高鹗在编述百二十回《红楼梦》时,所依据底底本里,并没有看到王夫人所说的,关于‘柳五儿已死’的那一段话。(2),再不然,便是高鹗曾经修改过八十回本,将这一节文字删去了,使他底补作不至于自相矛盾。我们知道俞平伯先生的这两点猜测,还是比较能代表主流看法的。可是除此之外,又有很多的《红楼梦》读者,爱好者对此问题还持有另一种看法。这些人认为‘高鹗读前八十回《红楼梦》读的不细,所以才会在他所续的后四十回中,出现这样一个明显而又可笑的错误’。
那么这三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一来解析。首先来看第三种,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朋友提出的这个看法。首先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可以不攻自破的。因为通过仔细的阅读和对比续补的百二十回《红楼梦》和曹雪芹的八十回《红楼梦》。便可清楚的看出,在百二十回《红楼梦》的第七十七回中,王夫人说柳五儿已死的那段话不存在了。而变成了相应的上爱和缩减之后的“你还犟嘴!你连你干娘都压倒了,岂止别人!”。通过这一差别,应该就可以证明续书者是注意到过前八十回中,王夫人所说的柳五儿已死的那段话的。我认为现在的这一句话,应该就是高鹗所删改之后的结果。另外,高鹗所续补的百二十回《红楼梦》是先后出版过两种本子的。程甲本和程乙本。而最早排印出来的程甲本,在这一处的内容也完全是这样。这也就能说明,高鹗在他的百二十回《红楼梦》定稿之前,就把柳五儿已死,所有的矛盾之处都扫清了的。因而这也就应该可以排除,高鹗读八十回《红楼梦》不细,没有注意到前边相应内容的情况。
推到了这个普通的观点之后,那俞平伯先生所说的那两条猜测成立吗?我认为第一条是不成立的。因为俞平伯先生在出版其《红楼梦研究》的时候,毕竟还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关于《红楼梦》的大部分古代手抄本,还没有被发现。那么俞平伯先生自然也就不可能看到,高鹗续书所依据的那些古代手抄本。
我们先来看高鹗续补《红楼梦》,所依据的是哪个或哪几种古本。关于这个问题,最直接的一条证据就是在高鹗所写的《红楼梦引言》上的一句话。“。。。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定无讹。。。”。关于这句话的真伪,虽然我们没有把握,我们能知道的就是这毕竟是高鹗所说的原话。那我们就姑且信之,姑且相信高鹗的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依据多种古本校订补辍而成的。
经过近代的一些专家的考证,到目前为止,所得知的高额的百二十回《红楼梦》,所最有可能依据的古本有,甲辰本(梦觉主人序本),郑藏本,梦稿本(红楼梦百二十回稿本)。特别是这个梦搞本。上面明确写有‘兰墅已阅’的字样。(高鹗字兰墅) 你们知道了高鹗所依据的各古本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的分析可得知。在甲辰本,梦稿本的第七十七回中,都存在王夫人所说的柳五儿已死那句话。(郑藏本因只存有二十三和二十四两回,因而不在本问题的参考之列)。因而这也就可以证明出,俞平伯先生所说的第一点,高鹗在所依据的古本中,没有看到过柳五儿已死的内容是不对的。
通过以上对两个错误观点的反驳,也就相应的证明出了,俞平伯先生所说的第二点是正确的。高鹗曾经修改过八十回本,将那一节文字删去,使他底补作不至自相矛盾。
那么弄清楚了高鹗这一行为的原因之后,便就出现了这个最主要的问题。那就是,高鹗补《红楼梦》为什么要废这么大劲的,让柳五儿‘起死回生’呢?我们知道在高鹗续补出百二十回《红楼梦》之前。那个八十回本德《红楼梦》已在世上流传了二十多年了。柳五儿已死这一事实,已是被很多人都知道的。那高鹗不惜冒着被人指笑的‘危险’,来安排一个已死的人再次出场,这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这个问题,请大家随着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
我们在读高鹗所续补的四十回《红楼梦》时,我想大家一定能够多次的看到,“贾宝玉或者别的人怀念晴雯”这样内容。像‘人亡物在公子填词’,‘侯芳魂五儿承错爱’这样的回目,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为怀念晴雯而专门用的篇幅。通过书中描写的那些内容,,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后四十回中贾宝玉对已死去的晴雯,是多么的怀念,多么的喜爱和多么的愧疚。
可是在这里我认为,以其说是贾宝玉对晴雯的怀念和喜爱,不如说是高鹗对晴雯的怀念和喜爱。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都是含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好恶在内的。尽管高鹗是在续书,是在跟着别人的脚步走,而并非自己完完全全的创作。可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的许多细节,续书者是很难捉摸到曹雪芹的本意的。因而续书者也就免不了要掺杂进作者自己的一些主观创作。既然是创作,那也就不可避免的掺杂进高鹗自己的一些感情在内。其实这样的现象,在高鹗所续补的《红楼梦》中比比皆是。但是我认为,高鹗本人对晴雯的怀念和喜爱,也就是其中的一例。
在高鹗所补的共四十回的内容中,关于怀念晴雯的地方多达四处之多(可能由于我看书看的不细,这样的地方还会更多)。分别有第八十二回,第八十九回,第一百零九回等处。可以说对晴雯的怀念贯串了后四十回的整部书中。续书者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写出一两笔对晴雯的怀念。其中第八十二回,续书者还借袭人之口说出了“想如今宝玉有了功课,丫头们可也没有饥荒了,早要如此,晴雯何至弄到没有结果。。。”这样的话,可见这种怀念所含有的感情之深,情感之多。
另外在续书者的全部四十回书中,几乎很少有几首像样的诗词。和曹雪芹的‘正宗《红楼梦》’里的诗词,在数量和质量上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就是把高鹗所补的全部诗词联句,包括书信统计起来,也不过三十首左右。可是在这三十首不怎么样的诗词中,却有一首,可以说是唯一的一首,既完整又美妙的词。就是贾宝玉追念晴雯的那首《望江南》。可能有的学者和专家会批判这首《望江南》水平一点也不高。比较起曹雪芹写给晴雯的《芙蓉女儿诔》来,就是班门弄斧,有着天壤之别。可是我觉得这一首《望江南》,是高鹗在他的四十回书中,写的最用心,赋予的感情最多,也是写的最好的一首词作。
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高鹗的写作水平。续《红楼梦》是每一人的自由,怀念晴雯并给她写词,也是每个人的自由。写得好不好是作者自己的事。他不会伤害到我们任何别的人。在这里,可能你们看到的是高鹗在班门弄斧,而我却看的是高鹗对晴雯真心实意的怀念。看到的是,高鹗对晴雯死去的深深遗憾。我觉得也正是因为此,续书者,才会不惜在《芙蓉女儿诔》的这个强大压力下,‘不自量力’的再去为晴雯填一首《望江南》。
在八十回后的《红楼梦》中,我们没有确切的理由相信,这样怀念晴雯是曹雪芹的原意。也不太能确信,贾宝玉对晴雯的怀念应该如此的强烈。我们能够相信的只能是高鹗在安排贾宝玉这样对晴雯念念不忘。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忍不住要问了。是不是跑题了?怎么和‘柳五儿起死回生’这个话题一点关系都没有。有关系!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晴雯这里。首先,续书者高鹗是太喜欢和怀念晴雯了。可是晴雯这个人物的全部戏份,已经被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给全部写完了。并且在关于晴雯的那首《芙蓉女儿诔》的强大压力之下。续书者是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再让晴雯这个人物走到他的笔下来的。于是,我断定续书者便选择了和晴雯有几分类似的柳五儿这个形象来代替晴雯。正像书中第一百零九回中,“五儿承错爱”那一节文字,说的那样“(宝玉)忽又想起凤姐说五儿给晴雯脱了个影儿,因将想晴雯的心,又移在了五儿身上”。“偷偷的看五儿,越看越像晴雯。不觉呆性复发。”。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续书者才会使柳五儿‘起死回生’。让柳五儿这个形象来代替晴雯,以解续书者自己想写晴雯而又不能写的这样一个困处。同时也使得续书者在其所续的后四十回书中那些欲吐之言,欲写之文,不受限制的一吐而快。
重写柳五儿这个形象,一可以更加明白的显现出,贾宝玉对已死去的晴雯的喜爱,怀念和追悔。二来,通过续书者用“柳五儿起死回生”这一艺术手法,也可给我们读者和续书者一种心灵上的满足。第三,还是因为,‘柳五儿已死’的证据在前八十回中,本来就相对的比较模糊。而让这样一个人‘复活’,在写作的技术上又相对的比较容易。因而我认为,正是因为上述这三个原因。续书者才会不惜冒‘大不韪’来安排‘柳五儿起死回生’这一段有点可笑,又有点可敬的故事来。
(由于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不是高鹗。争议还很大。而我本人也不太愿意相信,所以我在本文中写到续书者的时候,时而用‘高鹗’,时而用‘续书者’这正说明了我的困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