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5:34:36首页
据《梅妃传》记载:梅妃姓江名采苹,祖籍福建莆田人,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被高力士选入宫中。她飘逸俊美,尤擅诗赋,特别喜爱梅花。玄宗喜欢她的才情,封她为“梅妃”,一度对他宠爱有加。杨玉环入宫后,善于察言观色,日益获得玄宗的宠爱,并被封为贵妃。梅妃逐渐失宠,最后被迁往上阳东宫,实际上相当于打入冷宫。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位才貌兼备的梅妃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梅妃其人吗?
许多人认为梅妃充其量出于小说家的想象,实不足信。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梅妃传》列为“宋之志怪及传奇文”之类,认为江采萍是个虚拟的人物,并不存在。他认为,当时人们对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并不了解,只是泛泛地说她是唐玄宗时的人,“《梅妃传》一卷亦无撰入盖建当时图画有把美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因造此传……今本或题唐曹邺撰,亦明人忘增之。”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梅妃这一人物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当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刘大杰也都否认梅妃的存在。刘大杰在其《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中也明确地阐述:“尚有无名氏之《梅妃传》一篇,写江采萍(梅妃)与杨贵妃争宠见放的故事,无作者名。……明人题为唐曹邺作,不可信。”
福建的黄建聪先生经考证,认为梅妃在历史上并不存在。首先,作为唯一能证明与杨贵妃分庭抗礼的宠妃,梅妃在正史上毫无存在的痕迹,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关于这个人物的只言片语。相反,关于杨贵妃的记载确有很多。
其次,后人关于梅妃的故事皆根源于《梅妃传》,而《梅妃传》没有明确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唐代曹邺所作,但证据并不充分。由此可见,《梅妃传》的可信度并不高,更不用说衍生于此的其他作品了。
其三,历史上,并没有发现高力士到闽粤一带进行选美的记载。玄宗兄弟中没有汉王,只有一个广汉王。《梅妃传》中记载的梅妃贬居之处“上阳东宫”位于洛阳,与长安相距甚远,附近也没有“翠华西阁”,不可能发生深夜召幸后又“步归东宫”的事情。
但是,仍有很多人坚信梅妃实有其人。他们认为,史书上没有记载,并不能断定历史上没有此人。事实上,历史上地位高于梅妃而史上无记载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因为如此,野史上的记载便成为珍贵的史料,这在史学中是非常常见的。
其次,《梅妃传》有相当的可信度。《梅妃传》作为宋代传奇小说作者不详,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传后跋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字亦媚好。”曹邺是大中四年进士,距梅妃的时代仅有几十年,朱遵度是北宋初年的名士,其记载相当可信,没有理由怀疑。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写有咏叹梅妃的诗,明清的戏剧《梅妃》、《惊鸿记》、《一斛珠》及《长生殿》中都详细地记载了梅妃的故事。现代的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承认梅妃的存在。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郭沫若先生在《途次莆田》诗中写道:“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郑樵,字夹漈,南宋史学家)藏书有孑遗。”
最重要的是,莆田一带的文物、典籍、传说和风俗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梅妃的真实存在。在《江氏族谱》、《兴化府志》和《莆口县志》中详细记载了梅妃的家世。据《江氏族谱》记载:“采苹之父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兄采芹,册封为国舅,忠于皇室,死后,赐食庙祭。”莆田的“节孝祠”,还把梅妃列在首位,春秋致祭。特别是梅妃的故里—福建省莆田县董石乡江东村还保留着不少与梅妃有关的古迹,这也为梅妃的真实性提供了佐证。江东村中的“莆口宫”就是梅妃所建。“莆口宫”气势非凡,屋脊高低起伏,最高处有两条蟠龙相对嬉戏,寄托着人们对这位从小渔村走进皇宫的传奇女子的同情。
梅妃容貌清丽,性情温婉,颇有才情,在人民的心目中一直备受同情。但历史的尘埃让人物的真实性披上一层迷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