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5:34:47首页
导读:在历史上,死后被追谥为皇帝的太子不乏其人,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谥生父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隋哀帝杨侗被拥立为皇帝后,追谥生父元德太子杨昭为孝成皇帝;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追谥生父懿文太子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可以说,追谥曾经当过太子的父亲为皇帝,是后辈子孙称帝后从下到上表现孝道的一种惯例。与他们相比,唐高宗李治以父亲身份从上到下追谥儿子李弘为皇帝,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唐太子李弘是死后被追封为太子的
上元二年(675)五月,唐高宗下诏,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丧葬“制度一准天子之礼”(《旧唐书》)。在中国历史上,被父亲追谥为皇帝的太子,李弘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此,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称“唐高宗以太子宏(弘)薨,而赠孝敬皇帝,则以父而追帝其子,不经之甚矣”,即批判唐高宗此举荒诞不经;蔡东藩在《唐史演义》中也称“所有丧葬制度,竟许用天子礼,谥为孝敬皇帝。太子死谥皇帝”,是“从古未有”之事。那么,唐高宗为何要置封建礼制于不顾,破例追谥亡故不久的李弘为皇帝呢?
李弘(652—675),字宣慈,唐高宗第五子,也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第一子。李弘的名字颇有寓意,据说隋末唐初道教中有“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预言太上老君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来拯救众生。唐高宗为其取名李弘,可见对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因系武则天所生,唐高宗爱屋及乌,对李弘非常宠爱。4岁时,李弘被封为代王;5岁时,唐高宗废掉原先的太子李忠,改立李弘为太子。为了培养李弘,唐高宗除了为其选聘名臣作为辅弼老师,还经常让他实习参政,如龙朔二年(662)唐高宗“幸骊山温汤,太子监国”;次年又“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咸亨二年(671)正月,唐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弘于京监国”;次年十月,又命“皇太子监国”。
李弘为人宽厚仁慈,“深为帝及天后钟爱”。被立为太子后,李弘“敬礼大臣鸿儒之士,未尝有过之地”。对父母如此,对臣属如此,对普通士兵和百姓同样如此。监国期间,李弘关心将士,体恤民情,做出了很多宽仁爱民之举。当时,大唐正对高丽用兵,军中经常有士兵“逃亡限内不首及更有逃亡者”,因此会受到“身并处斩,家口没官”的严厉处罚。李弘知道后,引经据典,强调“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希望朝廷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再出现有士兵逃亡者,家中人不用再受连坐之罪,唐高宗“从之”;李弘“又请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唐高宗“许之”。一个“从之”,一个“许之”,不难看出唐高宗和武则天对李弘的欣赏。然而,李弘接下来做的一件事,却极大地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从此也对他有了看法。
原来,武则天将情敌萧淑妃残忍杀害后仍不解恨,又把萧淑妃所生的义阳、宣城二位公主“幽于掖庭”,致使两位被幽禁的公主年龄很大了却没办法嫁人。李弘猛地见到这两位“以母得罪”的姐姐时,先是“惊恻”,继而动了怜悯之心,于是“遽奏请令出降”,恳请唐高宗让她们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唐高宗对萧淑妃之死本就心存愧疚,再者两位公主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只是迫于武则天的淫威不敢造次。李弘的上奏道出了唐高宗的心声,于是“许之”。武则天闻讯后,既是出于对萧淑妃怨恨的延续,也是为了防止这两位公主日后兴风作浪,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了两个普通侍卫。在武则天看来,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不站在自己这边,反倒帮助敌人,武则天从此对李弘产生隔阂甚至怨恨,李弘“由是失爱”。
咸亨四年(673)二月,唐高宗将李弘召至东都洛阳,准备纳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为此,唐高宗还下令为李弘新建一座宫殿。裴妃“甚有妇礼”,是个相当有妇德的贤淑女子,唐高宗满意地对侍臣说:“东宫内政,吾无忧矣。”意思是说,李弘有这么个贤内助,将来即位执政,就不用朕担心了。七月,“太子新宫成,上(唐高宗)召五品以上诸亲宴太子宫,极欢而罢”。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次畅饮后,身体便出现了故障。八月,唐高宗“以不豫,诏皇太子听诸司启事”。这一安排,表明唐高宗虑及自己身体不支,有禅让太子之意,而这恰恰是早已习惯“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的武则天所不愿意看到的。从此,武则天与李弘的私人恩怨,已经上升到涉及将来掌权的政治对立面。
武则天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一步步提升自己,进而问鼎皇权,是武则天实现女皇梦的必由之路。上元元年(674)八月,在武则天的鼓动下,唐高宗下诏“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内外称为“二圣”,武则天已经与唐高宗平起平坐。这么多年夫妻下来,唐高宗对武则天是了解的,为了权位,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包括害死自己的亲生骨肉。作为当朝皇帝,唐高宗都无法遏制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强悍势头;自己百年之后,谁又能控制得了这位身居高位的女强人?知子莫如父,李弘远远不是武则天的对手。为了保护李弘,唐高宗甚至萌生了“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的念头,也就是想把权力交给武则天。但是,迫于群臣关于“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的劝谏,唐高宗才把皇帝继续当下去。
历史上唐太子李弘是怎么死的?得肺结核死的?
还有,《新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六载,武则天后来曾经上表高宗,请求为义阳、宣城二公主的老公升官。不管这是不是作秀,起码能证明,太子即使请嫁公主,也不至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司马光考证来考证去,最后还是说:“按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什么意思?这是说,把传闻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的了。
那么,太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想要搞清楚,也不难。
他是得肺结核死的!
白纸黑字,记载无误,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旧唐书·孝敬皇帝传》里载有一篇高宗皇帝的悼念文,明明白白说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
这是什么意思?
“琰圭”是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自琰圭在手”,是指李弘当太子。“沉瘵婴身”是说他得了一种“瘵”病。
瘵,痨病也,就是肺结核。直至距今六七十年前,青霉素尚未普及的时候,这还是一种很难治的传染病。巴金的小说《寒夜》、费穆的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男主人公,都是肺结核缠身的病秧子。相信看过这两部作品的人,印象都会很深。
李弘深受高宗喜爱,四岁就当了太子,看来这病在他童年时就已染上。他爸爸高宗,因为在爷爷太宗死的时候,操劳过度,也染有“风瘵”。父子俩都有这病,并不奇怪。
到太子弘十九岁的时候,据他自己讲“比日以来,风虚更积”(《旧唐书·邢文伟传》),也就是病情更加严重了。
古人不懂现代科学,面对太子弘的病况,谁都束手无策。高宗和武后便想让他结婚,以新婚来“冲喜”——这种愚昧的习俗,直到民国时期都还很普遍。这才有前面提到过的,选中了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为太子妃。这女子杨氏,在辈分上实际比李弘大一辈,是武后的表妹。
哪知道,咸亨二年(671年)揭出了此女被武敏之给玷污过,于是大婚泡了汤。婚事拖了两年,父母又为李弘物色到了左金吾卫将军裴居道之女。这年李弘恰是二十二岁。
裴氏女出身于河东名门,彬彬有礼。高宗甚为喜欢,对近侍说道:“东宫内政,吾无忧矣!”(《旧唐书·高宗纪》)咸亨四年(673年)十月,太子李弘终于成婚。
武则天真的杀了和李治的儿子李弘吗
可是迷信治不了病。小日子过了一年多,到上元二年(675年),李弘来到东都,住在合璧宫,病情猛然开始恶化。四月二十五日,死在倚云殿。
高宗对此悲痛欲绝,大病了一场,破例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从而使李弘成为唐代第一位死后谥为皇帝的太子。
在高宗发布的悼念诏书《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中,有一个细节,是高宗在探望李弘病情时,曾明确告诉儿子:“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也就是等李弘病稍好,就要禅位于他,高宗自己要去当太上皇了。
而李弘由于“天资仁厚,孝心纯确”,听了这消息的反应是,“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因为思想压力过大,想得太多,结果病情加剧,一命呜呼。
当然,这仅仅是官方的说法。但李弘自幼多病,长大了之后更严重,这是有他自述为凭的。而说他被武后鸩杀,凭据何在?没有。道听途说而已。
比较可信的《旧唐书》上只是说:“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这只是一个陈述。“寻薨”,也就是很快就死了,没说什么“鸩杀”。《旧唐书》成书时,大唐早已往事如烟,著者没有必要为武后忌讳什么。在一般情况下,没说,就是没发生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